AI+自动化赋能蛋白质组学质谱前处理

Check the Details

移液模块的发展历程与技术演进

在实验室的精密世界里,移液模块堪称液体处理的核心 “利器”,其发展历程宛如一部科技创新的史诗,见证着无数科研突破背后的关键支撑。

移液模块的发展历程与技术演进

移液工作站

回溯到上世纪中叶,1947 年,哈美顿的缔造者克拉克・汉密尔顿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辐射实验室工作时,研发出了微升注射器。这个看似简单的发明,却为移液技术的发展埋下了至关重要的伏笔,它如同一颗萌芽的种子,开启了移液模块漫长的进化之路。1955 年美国哈美顿成立,1968 年在瑞士也成立了同名公司,专注为科学界生产这些注射器,为后续移液技术的拓展奠定了基础。

到了 1971 年,汉密尔顿公司推出数字稀释器,这是一种半自动直流电动机驱动的可调式移液装置,采用两个注射器作为移液活塞,标志着移液技术从简单手动操作迈向了半自动化的新阶段。随着 70 年代后期微处理器技术的迅猛发展,工程师们能够对马达和阀门功能序列进行编程,结合已经相对成熟的微量注射器技术,直接推动了全自动移液装置的诞生。

1980 年是移液模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,4 名工程师在瑞士乡村创立了帝肯(Tecan),目标聚焦于实验室自动化设备开发。同年,哈美顿推出第一台全自动的样本制备工作站 Microlab 2000 。随后的几年里,众多创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1985 年,帝肯加样器 Samplers 500 系列上市,这是第一款集过程控制的全自动移液工作站;哈美顿的 Microlab 2200 也在同一年面市,它基于机械臂运动和管路系统的稀释分配器原理,采用 8 或 12 根固定距离的涂覆特氟龙钢针,由单任务的 BASIC 程序控制。此后,不同公司不断推陈出新,从多通道液体转移装置,到基于移液吸头的液体处理工作站,各种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百花齐放。

在技术演进方面,移液模块从最初单纯的机械结构,逐渐融入电子传感、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。早期的移液模块精度有限,操作也较为繁琐。但随着科技的进步,如今的移液模块配备了高精度传感器,能够实时监测吸吐液、移液过程中的状态,确保移液的可靠性、精确度和准确性。移液方式也不断革新,从早期的单一模式,发展到如今的空气置换、液体置换等多种先进技术,满足不同实验场景对移液的严苛要求。而且,移液模块的通道数量不断增加,从单通道逐步发展到 96 通道甚至更多,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效率,能同时处理大量样本。

如今,移液模块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、药物筛选、临床检验等众多领域,成为现代实验室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。其发展历程不仅是技术的迭代升级,更是无数科研人员智慧的结晶,持续为科研事业的进步注入强大动力。

相关阅读推荐

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外置热循环仪

Flex PCR 工作站外置热循环仪跟热循环模块的区别

OT-2 核酸提取工作站选配热振荡模块的优势

OT-2 NGS工作站需要配置哪些设备

Opentrons Flex 磁珠蛋白纯化工作站构成设备组装

Flex磁珠蛋白纯化工作站怎么连接其他设备

Contact Us

The experienced service team and strong production support team provide customers with worry-free order services.

请选择语言